长大后再看小时候的课文,发现里面全是人生!你也一样吗?
发布时间:2019-12-14    浏览数:

↑↑↑
点 击 图 片 9.9元 抢 购 100元 代 金 券






前段时间

微博上有一个话题

#有哪些长大后才理解的课文#

勾起了大家的回忆

有人说

小时候对于很多课文难以理解

但是在长大后的某一刻

忽然想起来当年的那些话

就会体会到其中的感情

语文从来不是一门课程


是生活中的体会


是啊

那些经典的课文都已成为

一段我们不可磨灭的记忆

当年那个在语文课上懵懂的少年


也终于在长大成人之后


读懂了文中的人生




今天

中教君想和老师们分享一些

在语文课文中读懂的人生道理



01 冯骥才《挑山工》



小时候为挑山工而感动,深知不论做什么事,只要一心向着目标前进,步步踩实了往前走,总有到达目的地的一天。

长大后,我们往往急功近利,恨不得一口吃个胖子,总想着最快最容易的获利方法,工作埋怨万分,却忘记了路是一步一步熬出来的。


02 司马迁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

廉颇脱下战袍,背上荆条,到蔺相如府上请罪。自此,将军和宰相同心保卫国家。

小时候,只觉得蔺相如聪明,廉颇知错能改。

长大后,才发现:每个人成长了,位置高了,高傲却一点也放不下。

出错后理由总是千千万,即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也不愿意低头认错。其实低个头,为自己造成的错误向别人道歉,到底有多难?为什么人长大了,却连最简单的道理都忘了?



03 岑桑《画杨桃》



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,作者根据自己看到的,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。

同学们觉得好笑,却不懂得不同的视角,杨桃也有不同的形状。

长大后才知道,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,看到别人眼中的“杨桃”,是多宝贵的品质。

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,才是最高级的善良。




04 汪曾祺《端午的鸭蛋》



小时候,看汪曾祺先生写的《端午的鸭蛋》,馋的流口水。他回忆起家乡的鸭蛋,也回忆起了家乡,他还引用了一句诗词——“曾经沧海难为水”,那也是第一次见到这句诗。

长大后才明白,童年的回忆有多珍贵。

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,回不去的名字,叫家乡。




05 朱自清《背影》



我相信最初的我们,都曾自信满满地许下过“孝”的誓言,以为来日方长,我们可以从容尽孝。

可是我们却忘记了时间的残酷,忘了人生的短暂,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。

就像朱自清在《背影》里描述的,他后来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。他以为一别后很快能见到父亲,却不知整整过去两年,还是不得见。

那种怅然伤怀,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懂得。

父母在,人生尚有来处;父母去,人生只剩归途。


子欲孝亲尚待,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事。


06 史铁生《我与地坛》



曾有记者追问史铁生:“为什么写作?”史铁生回答道:“为了活着。”

这是他那位历尽磨难的母亲,用自己的生命,给他的人生写下的注脚。

有些人活着,就已经筋疲力尽。如果年少的时候有人对我说这句话,我一定不屑一顾。

直到我看过那些暴雨中,为了一单外卖,奋力狂奔的快递员;看过那位蹲在雪地里接活,一边泣不成声,一边吞咽着食物的父亲……

我终于相信:世间万物,没有什么能苦过生活。能够活着,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。

二十一岁瘫痪,四十八岁开始靠肾透析维系生命,在苦难的生活中史铁生足足支撑了59年,用一支笔点亮了短暂又璀璨的人生。

很喜欢崔健歌曲里的一段歌词:“现实像个石头,精神像个蛋,石头虽然坚硬,可蛋才是生命。”

是啊,生活就像那坚硬的石头,即便无比艰难,但只要活着,就有希望和前进的方向。



年少不知文中意,


再读已是文中人。


时光,不再是少年锦时。

我们,也不再懵懂无知。

课本,即便在岁月中泛黄,

却会一次次为我们

还原出人生最本真的模样。



老师,


还记得你印象最深的一篇课文吗?


在这篇课文里,


你读懂了哪些人生道理?


又想到了自己的哪些童年回忆呢?


本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捞旺华科店夜宵营业至凌晨2:00哦
地址:洪山区珞喻东路189号华乐花园1楼附13号(地铁2号线光谷大道站C口出)点击图片可导航
订座电话:027-87789798


分享至:
返回列表